光圈景深運用

(一).何謂光圈:

  光圈是一個用?控制光線透過鏡頭,進入機身?感光面的光量的裝置,也是相機一個極其重要的指標?數,它通常是在?頭?可以活動的葉片組,它會因為葉片開合的大小,來控制光線進入相機內的光量多或少。

f1.4 / f2 / f2.8 / f4 / f5.6 / f8 / f11 / f16 / f22 / f32

 

  上面的光圈數值,是我們一般相機鏡頭上常用的光圈值,其中號碼越小的光圈(例如f1.4)它的進光量會越大,相對的光圈號碼越大(例如說f22)的進光量反而小。所以一般我們在說大光圈時,就是指號數越小的光圈值,這點初學者時常會搞混。一般而言,大光圈能讓背景模糊突出主題,小光圈則是強調主題的質感。
  光圈大小除了控制光圈葉片開口大小以期達到進光量多寡外尚有控制景深長短的作用。光圈與景深成反比,光圈大、景深小;光圈小,景深大。例如f16 的景深大於f2。也就是說淺景深常用在特寫作品上,長景深常用在風景上和故事情節(交代人事時地物)上。


(二).何謂景深:

景深所指的是當我們對焦完成之後,在照片上呈現完全清楚的距離範圍。簡單的說,就是在所調焦點前後延伸出來的 “ 可接受的清晰區域 ”。

 

 

 

(三). 光圈、攝距與焦距對景深的影響:

  影響景深的因素有3個,分別為相機至主題的距離,光圈大小,鏡頭焦段。攝距與景深成正比。攝距遠,景深大;攝距近,景深小。例如對焦於10公尺的景深大於對焦於1公尺的景深。鏡頭焦距和景深成反比。鏡頭焦距長,景深小,鏡頭焦距短,景深大。例如焦距200mm的鏡頭其景深效果小於焦距28mm的鏡頭。也就是說:

長鏡頭景深短,而廣角鏡景深長
當主題離相機較近時景深短,主題靠近背景且離相機遠,景深則較長
大光圈景深短,小光圈景深長
(四).光圈景深通則(不是鐵則不需墨守成規):

風景多採小光圈,以求得長景深,並針對1/3處對焦
人像多採大光圈,以求得淺景深,將主體突顯出來

測光與曝光


(一).測光要領:

測光時,找到景物中接近中灰色的地方測光,多可以得到正確曝光
一般測光範圍會偏重畫面下方,直式構圖時,可先橫拿測光再直拿拍照
點測光時,可先用望遠端測光再用廣角端拍攝
(二).安全快門速度:

安全快門速度=1/鏡頭焦段
  所謂安全快門速度就是一個『臨界值』,比這個限度更快的速度,可以避免因為手的晃動,及被攝者的移動而造成畫面模糊,例如28mm的廣角鏡一般而言安全快門為1/30,而200mm望遠鏡頭的安全快門則為1/200。但是安全快門因人而異,也因拍攝景物是否移動以及移動的程度而有所不同,移動中的景物通常要凍結畫面,1/60~1/250可能比較保險。

(三).測光系統:

  相機上一般有3種測光模式,分別是點測光,中央重點,距?式測光或平均測光,攝影者需要對測光有一些了解,才能使作品達到所需曝光的要求。

點測光︰點測光常用來使用在高反差場合,或光線複雜場合,對於陰影之小面積範圍,或逆光下,欲測得正確曝光數據,點測光十分的實用
中央重點測光︰介於點側光和平均測光之間,對於半逆光或逆光場合也可以使用,但測得面積比點測光來的大
平均測光︰適合使用在大部分的場合,其測光原理係針對拍攝面積之亮度,作一個平均值,也就是說晝面上亮度平均值,平均測光可用在幾乎一般日常的攝影,曝光成功率高
(四).曝光模式:
  光線透過鏡頭,再經光圈的調節和快門速度的運用,使光線停留在焦平面的感光原件上,稱為曝光。因此曝光需要快門和光圈配合。一般的相機在曝光模式上有許多選擇,使用者可依需求去選擇需要 的曝光模式來達成攝影的需求,以下就曝光模式作簡單介紹︰

全自動動模式(Auto) ︰不管是光圈或者快門都是電腦自動處理,攝影者毫無選擇的可能
手動模式(M) ︰透過觀景窗或機頂液晶螢幕可看到測光表,於測光表上可看到曝光情形,根據過曝或不足,調整相機的快門和光圈,達到正確曝光
光圈優先模式(Av) ︰代表以光圈為優先,當相機將光圈設定某一個數值,例F8,則快門會依據測光結果自動配合光圈來做調整,達成正確曝光
快門優先模式(Tv) ︰代表以快門為優先,當相機將快門設定某一個數值,例1/60,則光圈會依據測光結果自動配合快門來做調整達成正確曝光
程式曝光模式(P) ︰ 可以視為是Auto Mode的加強版,電腦會自動在同一曝光度的情況下,提出不同的光圈快門組合來給使用者自己選擇
(四).曝光補償:

  在反差大或複雜的光源下常造成測光表誤判,致造成曝光不足或過曝,這時就需要曝光補償了。但是所謂『正確的曝光』並沒有一定的標準,只要您覺得喜歡,想要暗一點、亮一點的照片都可以。
  拍照的過程中,相機的測光機制會受到物體反射光線多寡的影響以決定適當的曝光值(光圈與快門值)。可是測光機制有個盲點,既使在同樣的光線下,只要物體顏色一改變,曝光值也會跟著改變,因此會出現曝光不準確的問題。而這種現象以深色、淡色系最明顯。因為黑色是將所有光線吸收進去,完全不反射。白色是將光線完全反射。其它顏色則是依不同比例分別吸收/反射三原色(紅、藍、綠)的結果。
  因此當拍攝主體顏色較深時反射光線少,會導致測光機制判斷為光線不足,自動增加曝光值,反而造成照片變的太亮;而拍攝主體為淺色系時反射光多,因此造成測光系統誤判為太亮,便減少曝光值,結果照片反而變的太暗。

口訣︰遇白加EV遇黑減EV
例如︰

白色環境或物體(雪地或衣服)曝光略暗︰+1.0EV
黑色佔滿取景畫面時(黑西裝或烏鴉) 照片太亮︰-1.0EV
逆光人像主體太暗︰+1.7EV
樹蔭下、多雲時照片略亮︰-0.7 EV

 

風景拍攝技巧分享

  風景的拍攝要很注意畫面的平衡與穩重,所謂的平衡,就是整體佈局不單偏重於一方,不論拍攝的畫面上是單一主題或整個畫面佈滿景物,都要注意不要將景物過度的集中於畫面的單一方,而應注意到整體的分配與佈局,才不致造成畫面左傾右斜或右傾左斜的錯誤。
  而穩重就是在構圖時不要將比例大的景物或主題置到不適當的位置,而使畫面產生“『頭重腳輕』的不穩定感,在風景拍攝構圖裡有幾種圖形就相當吻合構圖穩重的要求,如三角形、S形、L形、C字形等等,這些圖形的構圖,其主題大都置於圖形的下方,所以非常有穩定作用,也不會產生頭重腳輕的缺失。

1. 水平的鞏固
2. 善用『對比』,例如明暗、遠近、大小、高低、動靜、剛柔、色彩
3. 景深宜大
4. 補光捉影
5. 納入前景
6. 點綴加料讓畫面更跳更豐富
7. 天空多寡的拿捏
8. 聚焦點的營造
9. 改變角度
10. 三腳架的使用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墨耳 的頭像
    墨耳

    墨耳痞客

    墨耳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